新闻媒体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   主页 > 新闻媒体 > 行业动态

j9九游会彻底弃用化肥农药?不可能没必要!

发布时间:2023-12-07 22:41        作者:小编

  j9九游会最近,网上一篇名为《中国农业令人担忧j9九游会,一亩地43.8斤化肥!我们其实是吃化肥长大的!》的文章引发热议。文章不仅质疑中国农业使用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正确性,甚至干脆提出,应该回到过去,过一种“零化肥零农药”的生活。刻意吸人眼球的表达,再一次将化肥农药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其实,从自媒体兴起以来,“妖魔化”化肥农药的言论隔三差五就会换一件“马甲”跳出来,以刺激感官的标题和哗众取宠的表达收割流量。这次也不例外,只是选了一个自认为新颖实际上稍作推敲就不攻自破的论点:中国农业应该彻底摆脱化肥农药,回到100多年前“从来不用化肥和农药”的时代。且不说片面追求“零化肥零农药”本身是否科学,仅从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来说,这种反常识的论调只是“听上去很美”。照此操作,根本不可能回到传统农耕的“桃花源”,只能重返饥饿、紧缺、贫困的从前。

  有人可能要问,那到底该如何看待化肥农药?首先还是应该读点历史,而这历史也并不久远,毕竟中国人端牢自己的饭碗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粮食平均亩产只有68.6公斤,让几亿人填饱肚子就是当时中国农业最紧迫的课题。而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带来了粮食产量的迅速增长。相关测算数据表明,施用化肥对我国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在50%左右,平均每年我国使用农药可挽回粮食损失2000多亿斤,减少粮棉油、果菜茶直接经济损失550亿元以上,相当于增加了12%-18%的种植面积。为解决养活中国人这一世纪难题,化肥农药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

  也许有人说,历史应掀篇,要活在当下。那是不是今天已经能够完全离开化肥农药了?不妨试想一下完全没有化肥农药的世界。有实验证明,没有农药,农作物普遍产量损失30%-40%,如果按这一减产幅度计算,中国粮食总产量大概只有8000多亿斤,相当于回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这还没有计算不用化肥造成的减产。我国粮食安全本就是越来越紧的紧平衡,如果不施用化肥农药,损失的产量从哪里找耕地来弥补?是不是会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带来新的社会矛盾?如果增加粮食面积,是不是又要挤占其他农产品?这又会给满足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带来怎样的压力?

  可能还有人说,别人家都这样吗?还真没错,化肥农药和种子一样,都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投入品。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本身就是人类科学进步的表现之一,这也已经是农业全球共识。肥料是粮食的“粮食”,连年种植农作物,必须要给土地补充养分,不用化肥,就用农家肥,但农家肥数量有限且转化效率较慢。纵观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在农业生产中完全摒弃化肥。而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有效消灭病虫草害,更好地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产品品质,更是早已被多国实践证实j9九游会。在美国,杀线%;在巴西,甘蔗杀虫剂让产量增加30%;在加纳,杀虫剂使可可产量翻了三番;在菲律宾,除草剂让水稻增产50%……

  既然我们离不开化肥农药,但为什么一提到它们就总是负面印象居多,一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又总是把板子打在它们身上呢?一方面,不排除前些年确实有滥用化肥和不科学施用农药带来的土壤酸化、农残超标等个案和问题。另一方面,更多的与个别自媒体缺乏科学素养和认真求证、片面追求轰动效应有关,再加上相关商家出于私利推波助澜、夸大化肥农药的负面影响,有些消费者抱着宁枉勿纵的心态,先入为主地接受了化肥农药被“妖魔化”的标签,化肥农药就这样背起了“锅”。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一代有一代的使命。对化肥农药的使用和认识也是一个不可割裂的历史进程,既不能因为个别案例而否定其全部贡献,更不能因为曾经的问题而看不到如今的成绩。自2015年我国启动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以来,化肥和农药年均使用量分别减少了10.3%和12.3%,截至去年,我国化肥农药施用量已连续四年实现负增长,不合理的施用减下去了,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提起来了。这些努力当然不应该被选择性忽视。

  说到底,化肥农药屡受非议,一方面再次说明在粮食连年丰收的情况下,人们对“舌尖上的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提升化肥农药利用率和做好农业科普方面,努力空间还很大。除了要研发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改进化肥农药的施用方式、提高利用率之外,媒体也应积极引导公众辩证理性地看待这些问题。

  往大了说,也不只是化肥农药,近年来凡是涉及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总会有类似非黑即白的声音出现。而无论是对某一类农业投入品的功过评说,还是对某一项农业新技术的利弊分析,都不应该是“一棒打死”或者“一捧上天”的简单判定,而应该秉持大历史观和科学态度,否则人云亦云、跟风盲从,不自觉中就耽误了现代科学的发展。

  “零化肥零农药”不等于“健康”,使用化肥农药更不等于“有害”。这应是关于化肥农药的常识,更应成为社会公众的共识。

  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6日完成168小时持续运行考核,成功投入商业运行,

  日前,相关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加快建立新能源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这一主题,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新能源产业资源回收利用可持续发展。新能源产业链涵盖原料生产j9九游会、装备制造、电站开发运营、回收利用等各环节,“由谁来承担回收责任”,是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线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不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快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不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经核算和评价认证,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共排放温室气体88.29万吨,使用绿电减排温室气体2.20万吨,接受社会捐赠碳抵消指标109.99万吨,在亚运会、亚残运会历史上首次实现碳中和。

  记者5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推进新型无线、新型网络等关键技术研发,推动行业加快补齐高端器件、基础软件等短板,加快推进6G技术研发与创新。

  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近期取得了重要收获。其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建的考古队,会同航测、年代学、环境考古的专家,经过系统勘探和多地点解剖,新发现熊家岭、郑畈等多组史前水利系统。

  日前,在海南陵水的深蓝海面上,重达1300吨的海底数据中心核心装备——海底数据舱,在大型海上吊装船的投放作业下,徐徐下沉。

  在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上实现新突破,才能不断提升“以竹代塑”产品市场占有率曲竹自行车、竹制足球、竹餐具、竹电子秤……在今年的服贸会上,国际竹藤组织展厅中的各种竹藤制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

  德国和荷兰科学家借助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首次在一颗婴儿恒星周围的行星形成气体和尘埃盘内探测到水以及形成地球等天体所需的其他分子。科学家此前认为,这种极端环境不适合岩石行星形成,但最新发现表明,类地行星或许能在更广泛的宇宙环境中形成。

  人们通常认为,疾病是由异物(细菌或病毒)入侵人体引起的,但影响人类的数百种疾病,其实是由细胞蛋白质生成错误引起的。

  中国散裂中子源,为洞察微观世界、探究物质材料微观结构提供了新的“超级显微镜”,让中国科研人员的笑容更加自信。

  世界土壤日定于每年12月5日,旨在纪念世界著名土壤学家V.V. Dokuchaev的诞辰

  涵盖了步行、骑行、地铁出行、公交出行、不停车缴费、机动车停驶、混合动力汽车出行等低碳出行场景,以及无纸化办公和在线会议等低碳办公场景。

  海上风电试验基地建成后,将填补我国尚无大功率全尺寸地面试验平台的空白,进一步提升我国海上风电设备的研究与试验验证能力。

  那让人直呼“美呆了”的极光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地磁暴又是啥?会对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呢?

  习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明确指出“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当地时间3日下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举办的“冰川记忆:见证气候危机”主题边会上,与会代表与嘉宾呼吁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并立即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变化,保护全球冰川。